EN

隐没在历史中的节日之腊日节

2022-01-21


1.png

2.png


01  宫之奇的预言和孔夫子的教导


春秋时期,晋国想要攻打隔着虞国的虢国,派人带了许多财宝献给虞国国君。

虞国大臣宫之奇劝说国君千万不能借道,因为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他强调说:唇亡齿寒,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可惜虞国国君没有听从谏言,宫之奇就带着家人离开虞国,并预言说虞国没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虞不腊矣)。果然晋国借道灭掉虢国,回师途中顺手就灭了 虞国。这也是成语“唇亡齿寒”的出处。

3.png

第二个故事也发生在春秋时候,孔子的弟子子贡旁观了一次蜡[ zhà ]祭狂欢节。

     1.png孔子:“你觉得开心吗?”

“全国的人都好像发疯了一样,我真不知道哪里开心!”:子贡2.png


1.png孔子:“人们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有一天的狂欢,不是你能体会的。”

1.png孔子:“只工作不休息,就算是文王武王也做不到;只休息不工作,文王武王也不会这样。”

1.png孔子:“有工作有休息,才是合适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没错,这也是成语“ 一张一弛 ”的出处。


02  一个特立独行的秦人:简牍上的“腊日”故事


话说秦国有一位二三十岁的农夫,在十二月腊日那一天准备了牛肉和酒作为祭祀品。他说,今天别人都祭祀祖先,我偏偏要祭祀农神(人皆祠泰父,我独祠先农),并且发愿说只要农神让我庄稼大丰收,我就年年先拜祭农神。他后来就年年这样做了,看来是心愿得偿了吧。

腊日都在十二月,不过具体日期不固定,秦的腊日,我们知道的,有十二月辛酉和十二月戊戌两例(*),正好都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不是固定二十五日呢,还不好说。

7.jpg


03  汉代大儒也会犯错?


从秦到汉,腊祭和蜡祭就慢慢混合了。东汉时候,连当时的大儒都不太清楚究竟怎么回事,腊蜡的话题从汉代一直争论到现代。

1.png

不过现在我们检索信息更方便了,也不会受到同时代习俗的误导,总体来说,秦以前的腊祭和蜡祭是两种不同的祭祀,一个祭祖、一个祭农业神灵,内容上还是有很大区别。

汉代的腊日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大概在农历十二月中旬。


04  越来越热闹的腊日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在腊日隆重祭祀宗庙和社稷,民间的庆祝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了:人们与家人团聚、举办宴会,祭祀祖先和灶神,有的地方进行敲击腰鼓、扮演金刚力士驱逐瘟疫的活动。

当时流行一种叫“藏钩”的游戏,参加的人分两组,一组在手中藏指环、顶针这类小物件, 一组猜物件藏于何处 ,每轮猜三次或者五次,猜中两次或三次为胜,否则藏者为胜。所藏物件在藏物一组人的手中传递,配合假动作和表情,很考验演技和默契。

魏晋南北朝的腊日,有定在丑日、未日、辰日的,不过总之都在农历十二月。


05  国假和新兴节日的较量


唐宋时期,腊日节属于国假,规定放假三天。唐腊日定在最靠近大寒的辰日,宋腊日是最靠近大寒的戌日。唐宋还恢复了祭百神的蜡[ zhà ]祭,不过时间围绕腊日不断改来改去。

腊日节时,朝廷祭祀宗庙、社稷和各种神灵,向官员发放节日福利、组织军队打猎。民间也会进行祭祖、聚会,还有造腊酒和舂米的习俗。

这一时期,腊八节、祭灶节这类新的节日发展起来了。腊八节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唐代,到宋代已经成为民众普遍庆祝的节日,寺院会分发腊八粥、举办浴佛会,民间也会煮腊八粥。原本合并在腊祭里的灶神单独设立了一个节日祭祀——放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祖和饰桃人、挂桃符的习俗也慢慢挪到了除夕。这些节日还都在腊月里,慢慢分散了腊日节的气氛,所以宋代以后,腊日节就慢慢隐退了。

11.jpg


06  你吃过放肉的腊八粥吗?


这种食物放到现在,不知道会不会上“黑暗料理”榜呢?四川地区清末、民国的地方志上记载了腊八节那天,当地人有用鸡、猪、鱼肉,混合糯米、五色豆、枣、栗等煮腊八粥的习俗,煮好后还会用这种肉粥祭祀祖先和神灵。这恐怕是腊日习俗的残存了吧。


至此,腊日节从可以用作亡国预言的大节,到现在几乎只存在于十二月的别称之中,一步步湮没在了历史的洪流里。


*注:

这里是用干支纪日,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匹配的六十干支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这种纪时法在商朝甲骨文中已经盛行。

参考资料:

1.唐宋时期腊日节研究[D].徐立平.陕西师范大学.2010

2.魏晋南北朝腊日礼俗研究[D].谢晨琛.山东大学.2020

3.论唐代腊日的祭祀及其价值功能[J].徐立平.焦作大学学报.2009(01)

4.出土简帛文献注释商兑[J].吕亚虎.文博.2009(07)

5.腊月风和意已春——腊日与腊八[J].江玉祥; 张茜.文史杂志.2015(04)

6.周家台“祠先农”简的释、译与研究[J].李国强.《中国文化研究》2016 年夏之卷

7.“五祀”祀行、祀井考[J].杨颉慧.江汉考古.2018(01)

8.从腊日到腊八_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J].王永平.文史知识.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