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今日龙抬头 | 二月二传统节日大盘点

2022-03-04


1.jpg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大家都很熟悉了。历史上二月二或者说二月初的节日有过很多,龙头节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让我们一起盘点下这些节日吧。


11.png


《二月二日》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唐] 白居易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唐] 李商隐 《二月二日》


二月初二最早作为一个特殊的时令节点被记录,是在唐代,这些诗歌描绘的都是踏青聚会。宋代踏青之风更盛,有人干脆就把二月二叫做“踏青节”,也有叫“挑菜节”、“迎富节”的,都和习俗有关。


1.png


贞元五年(789)唐德宗下诏宣布二月初一设立中和节,代替原本正月最后一天的晦日节。唐宋官方设立的中和节都是二月初一,这个节在宋以后基本就消失了。不知为什么,明清时就记成二月二了,可能人们还是比较喜欢重数的日期。

二月还有一个从先秦起就很重要的节日——春社,就是春季的社日祭祀。这个“社”与“江山社稷”里的“社”一样,都指土地神。社日的日期历代有变化,唐代社日是二月第一个戌日,宋代是立春后第五个戌日。到明清时,很多地方的社日才固定到二月二。


2.png

 元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


相比之下“龙头节”出现的时间就稍晚了,最早把二月二和龙抬头联系起来的文献在元代。明代的龙头节初具雏形,到清代发展为遍布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传统节日。整体来看,因为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北方围绕祭龙祈雨发展了一整套与龙有关的习俗,南方更加偏重土地神祭祀。

 

22.png


2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气“惊蛰”,所谓“春雷惊百虫”,而龙被认为是“百虫之长”,此时自然也从蛰伏状态苏醒过来。

另一种说法从传统天象学出发,认为“二月二”前后,“二十八星宿”中位于东方苍龙七宿中的角宿开始出现在地平线上,好似抬头而露角,所以叫“龙抬头”。

同时这一时期充足的雨水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农谚说“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而龙又能行云布雨,人们自然而然把祈雨的愿望寄托在龙神身上。

 

33.png


二月二这天的节日习俗种类很多,各时代各地区又有不同,总体从功能上主要有驱虫、祈丰收、娱乐社交等几大类;主题上围绕“龙”的形式最丰富。


  11.png

    22.png

 33.png

                                                                                       

记录清代苏州岁时风俗的《清嘉录》提到的有:

 

吃撑腰糕

把隔年屯的年糕切成片油煎了吃,据说可以使人身强体壮、不腰痛。二月二油煎面食的做法在很多地区都和驱虫相关,不知道这是不是撑腰糕最早的含义呢?以隔年糕作为食材,也有吃完年节食物,开启新一年劳动的寓意。

《吴愉 · 撑腰糕》

[清] 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土地神诞辰

俗称“土地公公生日”,这一天官民都会祭祀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这也是古时春社的延续。

看梅花

光福香雪海及其附近一带,从明代起就是赏梅的胜地。至清代,乾隆皇帝6次南巡都来探梅,由此更是声名大振。和现在一样,花期的几天也是人山人海,还有人规划了一条游览路线,一路乘船登山,看山看梅看太湖,真是悠闲惬意。


历史上的二月二和挑菜节、中和节、惊蛰、社日都有关,后起的龙头节在吸收前者相关节俗的基础上,表现形式更为多元。最关键的是,通过结合了“龙”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获得强有力的文化核心,最终成为农历二月份里最有生命力的传统节日。


66.png


参考资料:

吉成名.龙抬头节研究.民俗研究.1998年:32-38

吕红艳.“二月二”节俗流变考析.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75-78

常建华.《岁时节日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06

张勃.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二月二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意义.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102-114

程梦稷.到民间去:节日传承的动态考察——以唐代中和节为中心.节日研究.2020年:52-72

李兴.岁时节俗文化变迁剖析——以北方“二月二”节日为例.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