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又称百花生日、花神节,时间为农历二月十五或二月十二,也有部分地区在二月初二。在各种传统节日中,花朝节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表达了人们对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的喜爱。
花朝节酝酿于隋唐,成形于宋代,发展于元明,到清代成为流行全国的节日。
南北朝隋唐的诗文里,开始用“花朝月夕(夜)”来表达“良辰美景”之意。这一时期的“花朝”是一个泛指美好时光的词。
明确作为节日被记载的“花朝”,最早出现在南宋的文献里(注1)。
二月望游齐山呈仓使
[南宋] 钱时
春到花朝花未多,小梅才作玉婆娑。
东君不是恩光薄,无奈霜欺雪压何。
《梦粱录》里记载南宋都城临安(杭州)在二月十五花朝节这天,人们都去钱塘门外等处游园赏花,地方官员到郊外召父老赐酒食劝农桑,佛寺道观这天也举行法会,非常热闹。踏青赏花,是这个节日最初的核心习俗。
花朝节开始应是定在二月望,也就是十五这天,正好是春季之中,与八月十五的中秋节遥相呼应。“花朝月夕”也因此有了具体的日期,不过后来在传播中发生了变化。
元朝至正八年(1348)农历二月十二日这天,顾瑛、杨维祯等人“买百花船,泊山塘桥下”,计划游览虎丘,没想到天气突变,竟然下起雪来,只得作罢。这是文学史上著名盛会“玉山雅集”的前奏。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元代苏州地区,花朝节已经是二月十二日了。
明代花朝节主要流行于南方,尤其是江浙一带。苏州、嘉兴都在二月十二日,而同为杭州人的田汝成与张岱,前者说花朝是二月十五,后者说是二月十二,看来杭州也逐渐受周边影响了。清代时北至北京、南至广州,很多地方都在二月十二这天过花朝节。
明代各地陆续出现供奉花神的花神庙、百花庙。清代花神文化进一步发展,单是苏州地区,有记载的花神庙就达9座之多,祝贺花神诞辰的庆典也成为花朝节的核心内容。
花神有百花神和十二月花神之分,有的地方甚至还有闰月花神。各位花神具体身份各式各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历史人物也有文学作品中的虚拟角色,入选的理由也是各有千秋。
最让人意外的大概是两位五月花神了,驱鬼除恶的钟馗和以剑舞闻名的公孙大娘,细想一下,和火红的石榴花倒也很相称呢!
除了踏青赏花和祭花神,花朝节还有扑蝶和赏红的习俗。扑蝶习俗具体不详,据说始于北宋东京(开封)(注2),清代江苏如皋、湖北武昌等地方志里甚至把花朝节叫做扑蝶会。赏红又叫挂红,用五色彩带或粘或系在树枝上,既有妆点的作用,也有护花祈晴的含义。
知道了花朝节,也就更能领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一些巧思。27回描写大观园众人在芒种节祭饯花神:
“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颻,花枝招展”
古籍中并没有芒种节饯花神的记载(注3),这一段情节其实借用了花朝节的“赏红”习俗。而此回的著名场景“宝钗扑蝶”,正好呼应了花朝节的别称“扑蝶会”。
这回还有一个经典情节“黛玉葬花”,饯花神之日,黛玉吟《葬花词》,这段描写有何深意?
黛玉出身苏州,我们现在知道苏州的花朝节/花神节是在二月十二这天,而在62回里,作者点出黛玉生日正是二月十二!黛玉与花神的意象就通过这些细节紧紧联系起来。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花朝节没有很久远的历史,也没有承载多么重大的意义,它的设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春光正好,出来耍!
是不是特别契合现代旅游业呢,所以在沉寂半个多世纪后,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在重新策划举办花朝节活动。毕竟,春天盛开的花儿那么美,这个理由就足够我们庆祝了~
注释及参考资料:
注1:目前所见南宋之前的记载都有疑问,比如春秋说,引《陶朱公书》为证,此书全名《陶朱公致富奇书》,是明清时伪托之作。
又晋代说,引晋周处《风土记》为证,但周处《风土记》早已亡佚,宋末元初陈元靓《事林广记前集》说“风土记云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里面所引的《风土记》推测为另一同名之作,非晋代之书。这段引文内容和南宋《梦粱录》中关于花朝节的描述极为相似,此《风土记》推测为宋代所作。
又唐代说,引他书转引《提要录》“唐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为证,但是明代陈耀文《天中记》、清《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等书引用《提要录》只说“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唐”字恐为后世传抄衍入。又有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近臣。”以证。明代人记录唐代宫廷传闻,只能证明明代已有花朝节,不能证明唐代已有。唐代诗文中“花朝”尚未发现实指的例子。
注2:扑蝶最早的记载是清代《御定月令辑要》、《广群芳谱·天时谱》等类书转引南宋杨万里《诚斋诗话》“东京二月十二日(十五日)曰花朝为扑蝶会”。但同样的语句,明代《天中记》、《玉芝堂谈荟》并未注明出自《诚斋诗话》,且现四库全书所收《诚斋诗话》内并无此句。因此北宋开封是否已形成花朝节,此事暂且存疑。
又网络有讹传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长安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按《荆楚岁时记》记载的是荆楚的风俗,与长安无关,此句不知出自何处。
注3:网络有引南朝梁崔灵思《三礼义宗》说“(五月芒种为节者,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故以芒种为名,)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夏至为中者...)”查阅汉学堂经解版《三礼义宗》及四库全书北宋《太平御览》引《三礼义宗》文字,前后文都有,只无“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这几个字。
参考资料:
石云生;庄菁.《红楼梦》中的“饯花辰”之谜——“饯花辰”与江南“花朝节”.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4-15
李菁博;许兴;程炜.花神文化和花朝节传统的兴衰与保护.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59-64
蒋玮;沈建东.苏州花朝节的文化传统及其重建.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27-30+36
陈矞欣.中国古代花朝节流变及节俗文化探微.名作欣赏.2013年:151-154
赵云芳.红楼“花朝节”小考.红楼梦学刊.2013年:181-189
凌帆.花朝节与元代文学.《神州民俗》杂志社.2014年.36-38
凌帆.花朝节文学与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马智慧.花朝节历史变迁与民俗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浙江学刊.2015年:67-75
高雅.花朝节及十二花神的传说与研究.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
刘晓峰.花朝节:最浪漫的节日.紫禁城.2021年: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