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捉鬼大师,农历五月被认为是“恶月”,防疫工作是重中之重,民间信仰又认为疫病是鬼怪作祟,因此在这个火红的石榴花盛开的月份,钟馗被奉为五月花神。
让我们一边赏析两幅吴江博物馆馆藏的钟馗画作,一边聊聊钟馗的故事吧。
(一)
《钟馗图》
年代 1815年
作者 [清] 戴炳
类别 纸本设色
尺寸 185.5×101.7cm
戴炳,本姓史,字明章,一字秋田,号笠人。吴江盛泽人。善画,人物得嘉兴汤遇昌指授。
款 识
嘉庆乙亥夏四月,戴炳沐手敬写。
钤 印
戴炳之印(白) 明章(朱)
唐朝中晚期的状元郎卢肇在《逸史》中,记录了我们今天所知最早的关于钟馗的传说。
话说唐玄宗当年在骊山举行大阅兵后,回宫就犯起病来,有一日白天昏沉睡去,梦见有个小鬼,一脚穿鞋一脚光着,偷了杨贵妃的绣香囊和自己的玉笛玩耍。玄宗发怒,正要喊人捉拿,就看见一个穿着蓝袍和朝靴的大鬼,过来就把小鬼捉住撕开吃了。玄宗询问下,大鬼自称是终南山进士钟馗,唐高祖武徳年间参加科举未成,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因为感激皇帝赐绿袍安葬他,所以发誓要为之除天下妖孽。刚听到这儿,玄宗突然梦醒,感觉病一下好了,于是便召画家吴道子按照梦中所见,绘制钟馗图。
《逸史》是志怪小说集,同书中还记录了玄宗游月宫的故事,不能当做史书看。不过《全唐文》里有一篇玄宗写的《答吴道子进画钟馗批》,说因神灵入梦而病愈,因此要“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晚唐时还有多位官员留下答谢新年时皇帝赏赐钟馗图及历日表的文字,可见这个梦钟馗的故事相当有事实基础。
(二)
《钟馗图》
年代 道光十八年 (1838年)
作者 [清] 李志礼
类别 纸本设色
尺寸 177×89.8cm
李志礼,号灌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思敬侄。人物宗黄慎,而白描不减丁云鹏,尤喜作佛像。
款 识
道光戊戌端阳灌夫李志礼盥沐写。
钤 印
灌夫(朱) 李志礼印(白)
钟馗的故事虽然从唐朝开始有记录,但在民间流传已久。南北朝时期,有多位以钟馗/钟葵为名的人,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位是名钟葵、字辟邪,还有一位名白泽、字钟馗。古人的名与字之间常常有某种含义上的呼应,比如诸葛丞相名亮、字孔明。敦煌晚唐文献中又有把钟馗白泽相提并论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钟馗在最初,可能和白泽一样,是辟邪的神兽。
还有根据钟馗最初的形象描写和出现场合,认为钟馗原型是西周时期驱鬼逐疫仪式上的主角“方相士”,又有推测“钟馗”原作“终葵”,本是驱鬼用的法器“椎”——按中国传统注音法,“椎”的读音可以标注为“终葵切”。总而言之,钟馗的起源和驱鬼辟邪密不可分。
钟馗的传说随着时间不断丰富,他的身亡与奸臣操控科举、痛失状元荣誉联系在一起,引发无数后人的愤慨与惋惜;相依为命的钟家小妹的出现为钟馗增加了更多人情味,“钟馗嫁妹”是深受群众欢迎的热闹喜庆题材。
从晚唐起,皇帝在岁末年初赏赐钟馗图逐渐成为惯例,到宋代雕版印刷大发展,宫中赏赐的钟馗图都改成印刷的了,于是民间也开始流行新年贴挂钟馗图。明代时,钟馗题材中出现了结合端午时令物品的“午日钟馗”。到清代,江浙一带端午节或者农历五月期间挂钟馗图成为流行的习俗。
明清以来的钟馗图在辟邪主题以外,更突出了吉祥的寓意。钟馗身旁常伴随着蝙蝠,传说蝙蝠能察觉鬼的踪迹,于是自荐做钟馗的向导。蝠福同音,因此钟馗蝙蝠图被称作“钟馗迎福/引福图”“钟馗降福图”,寄托着人们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参考资料:
1.郭岩.历代钟馗画新探.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130-131
2.刘振.钟馗信仰与钟馗戏.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3.姜乃菡.钟馗故事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内涵.南开大学.2014年
4.张彦林;萧红.清代长江下游区域的端午节研究.人文论丛.2016年:103-111
5.高雪萤.从门扉到书斋:10-19世纪钟馗图像的形塑与变迁.宁波大学.2017年
6.董永俊.名字的隐语——对早起文献所载人名中钟馗观念的初探.文化遗产.2017年:109-119
7.倪葭.钟馗图像的生成与演化研究.中国书画.2020年: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