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又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以竹为题材的绘画更是数不胜数。本期“高洁志士——吴江博物馆藏梅兰竹菊绘画展”第三期精选五幅吴江博物馆藏竹题材绘画,让我们一起领略文人笔下的“君子之道”。
(一)
《竹石图》
年代 1640年
作者 (明末清初) 沈屺懋
类别 纸本水墨
尺寸 41.5×31.8厘米
▎沈屺懋,一作屺瞻,字树奇,吴江松陵人。少从钱塘鲁得之游,善写竹。
▎款 识
庚辰臈月,沈屺懋
▎钤 印
沈屺懋印(白) 树奇(朱)
画中有竹一枝,傲然挺立,竹叶繁多而不杂乱,浓淡相宜。其下有一方山石,青苔点点,恰当衬托竹枝的勃发郁茂,富有自然之趣。整体画风清雅秀逸。
(二)
《雪竹图》
年代 1649年
作者 (明末清初) 沈屺懋
类别 纸本水墨
尺寸 132.7×48.8厘米
▎款 识
己丑夏日,沈屺懋画。
▎钤 印
沈屺懋印(白) 树奇(朱)
画中绘几枝被雪压弯的竹子,左上方竹竿用勾勒皴擦的笔法映衬雪景萧瑟,竹叶或浓或淡,顽强不屈,画面空白处以示积雪。
(三)
《君子高风图》
年代 清
作者 蒲华
类别 纸本水墨
尺寸 136.7×35.3厘米
▎蒲华(1830—1911),字作英,别署胥山外史,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画竹取法石涛、石溪,淋漓元气。曾游日本,为彼邦推重。
▎款 识
君子高风,蒲华。
▎钤 印
蒲作英(白)
画中几株小竹枝繁叶茂,蓬勃向上,竹竿以淡墨绘之,竹叶浓淡相间,旁边一山石挺立,石上青苔点点。整体画风写意,乱中有序,妙趣横生。
(四)
《朱竹菖蒲图》
年代 1873年
作者 (清) 王礼
类别 纸本设色
尺寸 95×29厘米
▎王礼(1813—1879),字戴传,一字秋言,号秋道人,别署白蕉研主、蜗寄生、蜗寄盦主,吴江盛泽人。监生,捐职布政司理问。初从沈荣游,工画,曾寓上海。
▎款 识
此生生无妩媚骨,鬓发磔张如戟梢。掉头不肯拜修竹,愿与石丈订石交。同治十有二年癸酉冬仲廿又三日,王礼志于白蕉砚斋,并系小诗。
▎钤 印
秋言(朱)
画中分别绘有一文竹盆景与一方菖蒲附石,作者用朱色画文竹,绿色画菖蒲,以红绿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两种植物的主体地位,色彩大胆,独有意趣。
▎朱竹
中国画强调写意,要求“意在笔先”“不似之似”。国画在使用色彩时,通常也不追求客观真实,更多时候崇尚使用水墨,或是根据意境来调配色彩,故常出现朱竹、金荷、墨牡丹等绘画题材。
朱笔画竹始于苏轼,据说苏轼在试院时有一次兴致所至,便随手取用案上的朱砂笔,画起竹来。友人看见,疑惑地问:“何以用朱色?”东坡笑着,反问道:“竹又何尝是墨色?”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效仿。
(五)
《墨竹图》
年代 1885年
作者 (清) 周峻
类别 纸本水墨
尺寸 145×78.5厘米
▎周峻,字云峰,苏州人,一说今四川涪陵人。同光时人,善画墨竹。
▎款 识
怀玉山人画兴豪,风枝雨叶任挥毫。老竿直上青霄去,绕膝龙孙次第高。乙酉仲冬,云峰周峻写于苏台静寄斋。
▎钤 印
周峻书画之章(白)
云峰翰墨(白)
怀玉山人画印(白)
此竹画中竹子的竿、节、枝、叶包括底下的山石均为水墨单色,作者以墨色浓淡表现竹子距离远近,画风工整清秀。整体疏密有致,生机蓬勃。
▎“胸有成竹”的典故
北宋画家文同擅长画墨竹,独创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的方法,开创了“湖州竹派”,苏轼作为文同的表亲,画竹受其影响。文同重写生,居处遍植竹林,常年与竹林相伴,无论春夏秋冬、晴晦雨雪都要钻到竹林中,去观察竹的各种形态与变化。所以文同下笔之时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栩栩如生,只因竹子的各种形象早已在他的心中。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描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后衍生出成语“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参考文献:
[1]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
[2]蒋义海:《中国画知识大辞典》,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3]张曼华:《中国画论史》,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