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错银铜牛灯 | 一束来自东汉的光

2025-05-15

1747372480696.png

在“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苏州站”特展中,有一件造型独特的灯具——东汉错银铜牛灯。它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县甘泉2号墓,墓主人是广陵王刘荆。


这件错银铜牛灯蕴含着汉代工匠的环保理念与精巧工艺,堪称中国古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晶。


1747372581985.png

展品 | 东汉 错银铜牛灯

南京博物院藏


汉代灯具多以动物油脂为燃料,由于纯度不高,燃烧时常常烟雾弥漫。为解决这一困扰,智慧的工匠们创造了“釭(gang)灯”——一种带有弯曲中空导烟管的灯具,以其形如车釭而得名。错银铜牛灯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747372598032.png

观察这头体态健硕的铜牛,可以发现牛头顶部伸出一根长长的烟管,连接着牛背部的灯罩。当灯火点燃时,烟雾不会四散,而是通过烟管被传送至盛着清水的牛腹中,为其所吸收。这种“导烟去炱”的设计,能使室内始终保持空气清新,堪称早期的“环保灯具”。 


更巧妙的是,灯具的灯座、灯盏、烟管三部分可以拆卸,方便清洗内部沉积的烟垢。这种设计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毫不落伍。



错 银 铜 牛 灯

1747372565829.png


除此之外,错银铜牛灯还展现了汉代工匠对实用功能的追求。


牛背上的灯盘设有把手,可轻松转动调节方向;灯盘上的两片灯罩不仅能挡风,更能通过开合程度控制光照亮度和照射范围。这种可调节的照明系统,可以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


1747372614997.png

图 | 东汉错银铜牛灯上的部分纹饰 

图源南京博物院 


作为广陵王刘荆的随葬品,这盏灯自然也是其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错银铜牛灯造型雄健有力,肌肉线条流畅自然,神态安详沉稳。其通体采用错金银工艺装饰,上有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等精美纹样,又饰以龙、凤、虎、鹿及各种神禽异兽图案。


错金银工艺始于春秋,盛行于战国,西汉以后日渐式微。工匠需经过凹槽铸制、凹槽加工、金属镶嵌、错磨抛光四道复杂工序,方能完成如此精美华贵的纹饰。


错银铜牛灯的形象既展现了汉代艺术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特点,又蕴含着“负重致远”的精神。



1747372639163.png


千年前,曾有一盏盏华美的铜灯点亮了汉宫的寂寥长夜;


千年后,错银铜牛灯在聚光灯下无声诉说着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


站在玻璃展柜前凝视这件千年前的杰作,仿佛能看到一束源自东汉的光,穿越时空,照亮今人——它不仅是一件实用器具,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束来自汉代的光,至今仍在闪耀;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原是古今如一。




174737243799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