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山过雨图 ╱
正值仲夏时节,江南地区已迎来了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恰如南宋诗人赵师秀诗中所写:"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远山近水都被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之中,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而将烟雨山色入画,也早已是中国传统画作的常见题材。
此时此刻,伴着窗外的连绵细雨,让我们一同走近这幅来自数百年前的《夏山过雨图》——
图 | 沈颢《夏山过雨图》
苏州湾博物馆藏
作者:沈颢
年代:明末清初
类别:绢本设色
尺寸:86.5厘米×40.7厘米
款识:夏山过雨,仿高彦敬笔,沈颢。
钤印:山林归趣(朱) 朗倩(白) 沈颢(白) 臞禅(白)
沈颢(1586—1661),一作灏,字朗倩,号石天,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作吴江人。精绘画,深研画理。著有《画麈》、《枕瓢》、《焚砚》诸集。
这幅山水画是明末清初画家沈颢的佳作,名为《夏山过雨图》,顾名思义,描绘了夏季雨后的风景。
像这样竖向长方形的画作,叫做立轴或挂轴、条幅等;特别窄的也有叫“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也称“中堂”。
这类作品尺寸一般比较大,我们欣赏的时候可以先看整体,感受画作整体的氛围,然后呢,从画面的下方往上看。因为最下方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景色,越往上的景色离我们也就越远。
这幅画取景自太湖,近处可以看到一个小岛,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点出了标题中的“夏天”。有一位行人正在过桥——可以看到这座桥非常结实,从造型上就可以认出是石桥。
往上也就是稍远处,有一大片的湖水,临水边有小小一间房屋,屋里也有人,为画面增加了生活气息。
让我们再往上看,最远处是层叠的群山,烟云漫漫,山顶的树木也是非常茂盛,整幅画既充满生机,又有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
画家沈颢是吴县人,也就是今天的苏州人。他不仅精通绘画、工诗文书法,还深入研究画理,有画学论著《画麈(zhǔ)》等。
他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天的山仿佛在庆贺、夏天的山有好胜之意、秋天的山有点病歪歪的,而冬天的山就仿佛老僧入定(山于春如庆,于夏如竞,于秋如病,于冬如定)。可见一幅好的山水画,就是要把山在四季中的不同韵味表现出来。